她们能去的,只能是郊外的狱神庙,还好不用下大狱,否则,黛玉真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黛玉满心忐忑,又有那么几分惶恐地见到了天下最为尊贵的夫妇俩!
皇帝和皇后!
各种见礼之后,黛玉跪下来为外祖家求情,至少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面圣,如何能不为亲人们申诉一二呢?
“你可知他们所犯何事?你可知因为挣那点银钱,死了多少人吗?老头儿偌大的年纪了,前来敲登闻鼓,你可想过,谁来怜悯他?朕若是对贾氏善,那就是对那些无辜枉死之人的恶,身为天子,朕如何能助纣为虐?”
迎接黛玉的便是皇帝的这一番慷慨陈词,黛玉几番张嘴,却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辩解,作为一个聪慧的姑娘,她自然也知道外祖家做的不地道,可是自己能如何?
最后,她只能泪意涟涟,求肯一番。
当然,一点儿效果都没有,这是意料之中的。
黛玉自己,却是留在了皇后的身边,对于这位和善的皇后娘娘,黛玉也觉得颇为亲善,两人相处起来,很是轻松。
皇后对于贾氏的最新消息,也并不会瞒着黛玉,反而让人详细地告诉了自己。
听到皇帝的处置,听到了外祖母的谢世,黛玉发现自己额外地无力,好在一家人性命无忧,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黛玉此刻发现,自己竟然是有些感激皇帝,是真的感激,并不是做戏。
当然,但凭着贾府的那些作为,他们将来的日子只怕也难为。
也是,没了恒产,都是养尊处优长大的,将来可该如何是好?好在还有外祖母的私房和大舅母的私房,两府人总不至于饿死就是了。
当然,黛玉却是一点儿也不知道人性之恶,并不知道大房一家子带着大部分的财物回了南边儿,只剩下了二房的三四口人在京中苦熬,只是委屈可怜了一个人,那就是三姑娘探春。
如今的黛玉正陷入了亲人相逢的喜悦之中,父亲进京了,这对黛玉来说,简直是再好也没有的好事儿了。她和父亲,到底有多久没有相见了呢?
似乎从五岁那年分离,除了年节的书信之外,竟是一点音讯也无。
乍然相见,满腹欢喜!
失态自然是在所难免的,真情流露,倒也无人会怪罪他们。
黛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小日子过的更加地舒心起来了,当然,关于贾府,她也是打发了人去打听他们的境况,可惜的是,黛玉得到的消息是,贾府举家南下了,并没有滞留京城。
及至后来,喝醉了的贾政上门讨要自家妹子的嫁妆,这个时候,黛玉才知道,二房并没有回南,而是留在了京城。
黛玉时常地打发人去接济一二,可是天长地久下来,反而引得众人一番抱怨,林家权势不小,钱财不少,林姑娘果然小气。
这样的话语,未免太过伤人,黛玉听闻之后,便渐渐地撒手不管了……
到了后来,上皇退位四皇子,黛玉恍惚间听说宝玉跟着什么僧道出家了,三姑娘嫁给了商户人家,至于贾政和贾环,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形如何。
黛玉的婚事定下来之后,她便忙的一塌糊涂起来,尽管这桩婚事并不是那么单纯,不过太后赐婚,何等荣耀,不管是林家还是孙氏,都不可生出懈怠之心来。
林如海只有黛玉这么一个闺女,自然是想要给她最好的一切,整个林府的浮财,差不多都当成了嫁妆,给了黛玉傍身。
当然,有了太后赐婚,上皇赏赐,黛玉的婚事一点儿也不寒酸就是了。
时间过的很快,黛玉大婚了!
尽管也知道所谓的大家公子,身边总是有那么几个看重的姑娘的,一如曾经的袭人,晴雯,可是面对孙辰文身边的这位柔若无骨的大丫鬟,黛玉还是有那么几分手足无措之感。
而且,变本加厉什么的,简直就是丫鬟的拿手好戏,黛玉本也没有什么争雄之意,不过她身边的几个嬷嬷,一个两个的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些都是上皇赐给自己的,说是自己身边伺候过的,替她们找个养老之所。
手段通天的几位嬷嬷征求了主子的一件之后,一出手,那位柔弱会哭,会告状的,梨花带雨的丫鬟,竟然就这么地被送了出去,据说是嫁给了庄头。
眼不见心不烦,黛玉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对于丈夫心中也产生了些许的不喜,在她看来,这是孙辰文的问题,若果然无法给丫鬟将来,那就不要随随便便的许诺。
若是不能做到,又何必承诺自己终生不纳二色呢?
黛玉莫名其妙地别扭了几天,不动声色地冷落着孙辰文,嬷嬷们苦口婆心地劝导了一番,这才成功地扭转了少奶奶的这种心思,真是让人觉得哭笑不得!
黛玉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之后,按着两家的约定,过继给了林氏,承继香火,林如海欢喜至极,老天有眼!
此后,黛玉的小日子顺遂,尽管生活中也有些磕磕绊绊,不过总是有能人相助,所以,她一直单纯地变老,当然,尽管老了,也是个极有气派的老太太,子孙和顺,日子幸福。
孙辰文比黛玉早逝,这对于孙辰文来说,或许是个解脱,有个太过高洁的枕边之人,衬得自己就跟污泥似的,实在不是一件什么高兴之事!
黛玉越是年迈,似乎活的越是肆意,惹的众人羡慕不已,可无可奈何,谁也不知道到底这位林氏有什么额外的魅力,竟然可以让皇家另眼相待,所以大家也只能在心里腹诽几句,谁也不敢对林氏动真格儿的,这简直就是在自己找死么,不是吗?
林氏特别长寿,尽管身子看上去并不大硬朗,活到了年过八旬,也算是长寿有福气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