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林哲构建的秘书处模式非常类似于前清时代的军机处、明朝的司礼监,但不同的是。林哲建立的秘书处有着明确的诸多机构,并不是说只有几个人,而是一整个秘书处有着高达一百多人的工作人员。同时政治地位也更低一些。
如此的秘书处就是林哲手底下的一个私人智囊机构,同时协助林哲处理众多的文书工作。
从宫务厅秘书处人事科科长被调任到统帅部铨叙司任职。这对于鲁昌言来说是一个从背后走到前台的过程。
进入军方任职后,他不可避免的挂上了军衔,成为了一名陆军少将,然而穿上了军服的他依旧不像是一个军人。
此时的他听着林哲的,不时的点头称是!
“前几期军官学校的那些毕业生也历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他们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了!”
“如今正式处于军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虽然说稳定是第一要务,但是也要适当的把一些适合的人才提上来。让他们担任更重要的事务,这个月底授勋的时候,你这边要配合好,及时的做出调整。嗯,对一些已经无法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也要妥善安排,不能让这些跟着朕打了这么多年仗的老人们寒了心!”
林哲用着闲谈的语气交代着这些问题!
鲁昌言自然是连续点头称是,但是离开了林哲的马车后他却是暗自叹了口气,这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他早年进入林哲幕府的时候,就是从事人事工作,一度也负责过军方的人事问题。这从事人事工作这么多年,他非常清楚林哲口中的这种大规模军方人事调整会牵扯到众多的东西。
比如说一些政治利益的纠缠,军方派系的一些倾轧。甚至有着引发军队的骚乱,继而兵变之类的可能性。
不管是在文官体系还是在军方体系里,大规模人事调整斗殴代表着权力体系的洗牌,一个处理不甚就会酿成重大的负面后果。
而一旦出现重大的负面后果,那些军方将领们对林哲这个皇帝陛下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怨言的,估计就会把怒火都发在自己这个具体负责人身上。
到时候为了安抚军方将领,自己极有可能会被陛下当成弃子抛弃掉,这对于一个标准的政治官员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鲁昌言更清楚,哪怕是面临着这种危机。但是他也必须去做。
因为他和很多人一样,他是靠着自己爬起来。而且也没有拉帮结派,他一步一步走到现在靠的是林哲的信任。靠的是孤臣的身份。
他不和其他官员或者将领们一样,有着一大帮的政治盟友或派系,他的靠山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
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一切资本。
所以哪怕前路非常危险,但是他也不得不做。
鲁昌言不但做了,而且动作还非常快速,近卫军的演习刚结束没有几天,铨叙司就是发出了众多人事调整命令。
一大批早期毕业,已经积累了相当资历的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们被提拔起来,并陆续担任一些要职,比如参谋部作战司的作战参谋职务,这些作战参谋的职务其军衔从尉官到校官不等,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都是众多年轻军官们的追求,因为到作战司去了后,就能够接触到更多东西,学习到更多东西,去转一圈后再到野战部队任职,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晋升。
而经过铨叙司的调整后,作战司除了上面的副司长和司长外,其他的各处处长、科长们清一色是1856年后毕业的军官学校毕业生。
而部分尉官职务更是1858年后毕业,经过系统散兵战术学习的那些年轻毕业生们。
同时,更多的毕业生被安排到了一些主力野战部队里担任连长、营长甚至团长等职务。
尤其是一些主力部队的基层军官们更是清一色被1856年后毕业的年轻军官们所代替。
而余胜军随营学堂毕业的三期学生里头,除了那些已经身居高层的这些人没有去动外,其他混了这么多年依旧只是中校以下的军官都是属于清理的行列之内。
当然了,这种清理并不是说直接让他们退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人事调整,比如说从主力一线部队调到二线部队,比如从野战部队调往守备部队,又或者是调任到统帅部各部、各级司令部去担任一些文职。
这种大规模的调整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甚至不满,不过鲁昌言也不是笨蛋,他并不是说某一天就一下子调整好几百个人,而是隔几天调整一批,同时为了迷惑更多的人,这种调整也不是说一层不变的,实际上依旧有部分老旧顽固派的的随营学堂时代的军官得到了晋升,也有一些1856年后毕业的军官学校毕业生被贬职等等。
除非你拿到铨叙司内部的调整名单,要不然的话很难在如此大范围的调整里看清楚什么规律来的。
当然了,之所以还没有引起动乱,这主要是目前的调整只针对校官和尉官,对于将官则是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不过鲁昌言知道,将官的大规模调整才是真正的挑战,而这个挑战将会在今年八月份的授勋大典后出现。
1861年八月中旬,众多在外的军方将领、地方政府的要员们齐聚南京,每个人都是脸上洋溢着笑容和期望。
因为上半年开始,宫内就传出风声来,随着国内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国内剿匪作战也是陆续完成,是时候准备对过去几年诸多功臣们进行评判并授勋了。
根据宫内传出来的不明确消息,这一次大规模的授勋将会出现多个公爵,至少十个以上的侯爵,至于伯爵和子爵、男爵就更多了。
跟着林哲奋战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获取一个王侯爵位呢,而现在终于是到了摘取果实的时候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