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姜桓轻轻挑眉,“宋二公子,你要在此,等先生过来了?”
宋安笑着点头,一举一动之间,无比有礼。
见宋安要在此等着,姜桓也不想走了。
但是他总要寻个好理由留在这里。
“宋二公子,你不妨将你的问题告知于我,桓虽然不才,可是对科举,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宋安愣了一下,然后开口便想要拒绝。
只是他还没说什么,姜桓就朝他走了过来。
“宋二公子,我先为你解惑,然后等先生过来,我们再一同询问她,看我说的可对,如何?”
姜桓都将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宋安哪里还能说什么。
且他有心想看姜桓的学识,听到这,他便应下了。
“如此,那便劳烦桓公子你了。”
“不劳烦。”姜桓如此说着,看了宋安一眼,又道,“宋二公子,你将你的疑惑,都说出来吧。”
见姜桓如此诚恳,宋安也没有藏着掖着。
他直接将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道问题,说了出来。
“桓公子,我的疑惑就是,在科举中,诗赋与策论,哪个重要?”
姜桓连想都没有多想,脱口而出道:“这自然是策论了。”
宋安追问:“那策论比诗赋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朝盛行诗赋,并不重视策论,轻策论,重诗赋,一直都是王朝的主要政策。
“宋二公子,你仔细想,诗赋的确能够看出来百姓的苦难,他们甚至还能传唱百姓的苦难。
可是诗赋到底只是诗赋,他们没法像策论一般提出解决百姓的苦难。
如此,你说,对我们王朝而言,是策论重要,还是我们王朝一直盛行的诗赋重要?”
宋安被姜桓这么一说,他聪明的脑子立刻转了过来。
“桓公子,你说的很对,与策论相比,诗赋的确不是那么重要。
毕竟诗赋只是说,而策论不仅是说,他还更实用,他还会做。”
宋安说完这句话,一道鼓掌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宋二公子,桓公子,你们说的不错,为师佩服。”
宋安与姜桓听见姜姮的声音,立刻回头。
见果真是姜姮,两人连忙拱手作揖。
见礼之后,姜姮再次道。
“桓公子,你学识渊博乐于助人,而宋二公子你聪明又有悟性,你们都是为师的好弟子。”
姜姮在宋安与姜桓谈起策论诗赋时才出现,因此并不知他们到自己的办公间是要作何。
不过当她看见自己办公桌上那满满的书册后,姜姮明白过来。
“桓公子,你来此,是送书册吗?”
姜桓点头,“是。”
姜姮的面上露出了点点不解之色,“那你送完书册,留在此地,是有事要对我说吗?”
姜桓摇头,“先生,弟子留在此处,是因为宋二公子有疑惑,弟子正为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