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商队走了很远,刘依纯这才回过头,见她孑然立在旷野中,心头一软,高声唤道:“齐兄弟,等到了歇息的地方,我再给你介绍乞颜部的风土人情。”
许半青只是疑心他为何对乞颜部那样熟,听他这样说,忆起自己此番行事还得靠着刘依纯的商队,只得耐下性子,重又追了上来。掩饰般的好奇问道:“我听说乞颜部常年迁徙,却是何时有了都城?”
刘依纯杏眸微闪,笑眯眯的道:“这个我却不知了。不过既然乞颜保想做皇帝,总要有个都城吧,不然不是太不像样子。却也是近几年才建成的。”
许半青倒是真的起了好奇心。在她的概念里,一个城市的形成,首先要有交通和集市,常来常往的人多了,才有人定居在一个地方,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却断不会短短几年就形成的。至于建都,也应该是先建一个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不然都城也就失去了意义。单建这些还不够,还得有一定的人口,有了人口,又要有各种物资的供给。看大淮的京都就知道了,东市西市每日都好不热闹,城中人口也近两百多万。整个大淮的交通也以京都为中心似蛛网一般向四面八方扩散。至于供给,京都附近的宛平、大兴、昌平、开阳等地都是京都的粮仓。而乞颜部又有什么呢?
先不说他们每年的粮食尚不能自给自足,便说交通和人口,游牧民族向来是居无定所,哪里来的什么交通人口,更谈不上什么供给。所谓的市,也不过是拿些牛羊皮毛野味与凉州府的人交换。此时战事已起,连这条路都断了。说起来,现在乞颜部大概就是在坐吃山空吧?
自那日起,这一路倒太平了许多,虽也偶尔遇到小股的乞颜兵士,却也不对他们过多为难。一连行了七八日,整个商队已完全进入大漠腹地。然许半青问起到荼城的路途,刘依纯却只是拿再走几天就到了来敷衍。
天气渐渐变化了。已是九月底,照理来说北方快要入冬了,偏这大漠中白日里日照当空,热的人满头满脸的汗,汗水淌过,在脸上留下一道道黄褐色的印子。而入夜之后却是冻的人直发抖,偏又没有避风处,火堆虽能燃起,却过不了夜,许半青每次都在半夜里冻醒,后来就被刘依纯推到马车上去过夜。至于吴大有等人就更遭罪了。他们原本就是逃难出来,除了刘依纯赠与的几两银子,身上别无长物,更没有什么御寒保暖的衣物。关家磊等人拼拼凑凑腾出几套棉衣给他们,却也是不足够的。吴大有尚可,那吴辉却已是满腹埋怨,不过碍着吴大有脸色,不敢发作罢了。
昼热夜寒也还罢了,最可怕的却是缺水。
随着周围的黄色逐渐增多,已很少有地方给他们补水了。偶尔遇到几棵树聚集起来的地方,关家磊等人就割开树皮,接一些汁水到水囊中。
众人渐渐越来越沉默起来。
这天又是烈日当空,放眼望去俱是一片黄沙,似乎连远处的天际也被染成黄色。许半青抿了抿干裂的唇。下一处绿洲不知在何处,水囊中虽然还有一些她学着关家磊的样子接来的树汁,却是不想轻易耗费。除了水以外,她最担心的却是得了雪盲症。雪盲症顾名思义是指在雪地里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的暂时性失明。然世人多不知,其实在沙漠里也有可能会患上类似的症状。俱是因为视野里空无一物,人的视线总是会下意识的探索一个落点,若是一直找不到,就容易过度疲劳导致暂时失明。
然这时代并没有墨镜给她带,也只得忍耐着,尽量垂下眼帘盯着自己坐骑的鬃毛。不过她也觉得自己应该是杞人忧天了。毕竟刘依纯的商队经常来往在这条路上,看着关家磊取水时娴熟的样子,应该也有办法应对雪盲症吧。
“怎么了?心不在焉的?”刘依纯已侧目观察她许久,见她一直垂头丧气的样子,问道。
许半青狭长的双目扫过刘依纯的脸。经过这许多天,刘依纯也不复白皙,两片原本形状姣好的唇也干裂起来,甚至带了点血丝。便起了钦佩之心,因着刘依纯的外表,她一直以为他是不谙世事的大少爷,却原来这跑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抹了把汗,却抹了一手黄沙,答道:“没什么,就是有点热。”
刘依纯闻言抬头望了眼日头:“这天的确是热了。”
正说着,突然身后马车传来“咚”的一声,并几声惊呼声。二人相视一望,忙策马靠到马车边。
关家磊已掀了车帘,与车内人不知说了些什么。见刘依纯过来,皱着眉有些担忧的道:“有人晕倒了。”
许半青视线在车内扫过,晕倒的是吴辉,吴大有等人正围在一边。
“别看了,”傳籽姚自车上跳了下来。
经过这些时日,许半青已经知道,这个叫傳籽姚的名为护卫,其实也略懂些医术,询问的视线就望向了他。
PS:
额,一不小心又晚了。。。光顾着弄大纲了。昨天把文从头重新看了一遍。觉得后面的内容的确不如开头看起来感觉好。怪不得最近一直在掉收藏。额额,顺便再求一下各种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