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嫉妒,日本《广辞苑》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而《牛津英语词典》为之所作的定义是:“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惧怕在感情上被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和恋人。”很显然,这是从爱情方面所作定义,其局限性很大。《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嫉妒”为: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我觉得这是最为准确的。
谚语说:只有天使不会嫉妒。所以说,嫉妒其实这是人的天性。倍根先生说,自古以来,有两种感情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他又认为,在人类的一切****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既然嫉妒人皆难免,也许就不宜把它看做病或者恶,而应该看做中性的东西。只有当它伤害自己时,它才是病;只有当它伤害别人时,它才是恶。
弗洛伊德就把嫉妒心理划分了三种层次,即正常型、投射型和妄想型。现代人把它分为更家确切的三层次:一难以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这一层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很难为人有意识的觉察到,即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其嫉妒心理是羡慕、竞争、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积淀的混合体。二是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心理。其主要标志是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发泄性明显化,不再把嫉妒心理深埋在潜意识中,而是自觉地显露出来。其具体方式是对被嫉妒者进行挑剔,或散布对其不利的言论。严重者则是对被嫉妒者进行人身攻击或诬陷、诽谤,使被嫉妒者感到压力或痛苦,而嫉妒者则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满足,或达到一定的目的。三就是危险的变态嫉妒心理。所谓“变态心理”,一般认为是指人格畸形发展,离开正常范围,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心理和异常行为表现。表现在嫉妒者更加猖狂地向被嫉妒者进行攻击,表现出种种损人利己的卑劣行为。
所幸的是,朱枸先生的嫉妒心理还是处在第一层次上(黄大胖子显然就属于第二层次了)。那并不是因为朱枸先生道德高尚,高风亮节,直可以作为人之楷模。皆因有段时间,自己也是心理极不平衡,整天牢骚满腹,怪话连篇:朱枸先生干了那么多的活,才领那么多一点钱,而某某,某某某,屁事也不干,就领得那么多,真是天都没眼,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没想到,有一天从办公室路过,听到同事议论说:你看,那个朱枸先生,什么都不懂,居然又成为签约作家,又得领导赏识,还提了50元工资耶,他有什么才能啊?有才能他来我们这个小地方干什么啊?从此一切释然,不再多想什么。
正是:何人背后没人妒,何人背后不妒人!看来,只要人类还在,嫉妒和被嫉妒将永远存在。说不定朱枸先生的这篇文章也招来他人的嫉妒:关于嫉妒,我也有很深的体验,可是为什么我就写不出来,朱枸先生这家伙为何写得那么好?他有这样的水平吗?恐怕他是从哪里抄来的吧?我要是不去揭发他!自己都吃不了饭,睡不着觉!呵呵,如果这样,那真是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