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积极的当属国师老谋子,且不去谈他对中国电影的真实贡献有多大,但至少他确实是为了促使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位电影人。这位被誉为国师的中国导演,在电影生涯后期基本致力于此。
只是陈学谦从结果去看,总觉得他似乎是走偏了。
陈学谦此次前来洛杉矶除了安排新电影的诸多准备事项,同时也准备为自己的电影《熔炉》在美国上映做宣传。
正如之前所说,韩国电影在美国的票房向来惨淡,只是陈学谦将这部电影带来美国,为的原本也不是票房。
陈学谦此前通过一部《聚焦》将自己在欧美树立成了一个有责任,有良心的人文导演。可以说是稍稍挽救了自己的口碑。
而这一次,陈学谦将这部电影带到美国,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这种形象。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形象设定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007年10月25日,陈学谦出现在洛杉矶一处由陈学谦成立的世界残障人士保障基金捐建的福利机构。同时为洛杉矶一个社区做了一天义工。
在一连串的动作之后,陈学谦在媒体采访中说道:“我并不觉得做慈善就一定是捐钱,我也不认为捐钱的数量能完全代表为慈善所作出的贡献。比起这些,我认为那些心存善念,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的人才是真正伟大的人。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能够更多的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呼吁世界,能够更加关心那些处于弱势的残障人士。”
因为陈学谦的这一连串行为,陈学谦在美国主流社会获得的认可度不禁进一步加强。要知道在美国有着强大的义工文化,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曾做过义工,或许他们并不都是出自真心,但至少他们都认同这个文化属性。而陈学谦用这样的方式则表明了自己和这个国家的共融性。
有了这样的认知打底,当陈学谦的新电影在美国上映,虽然碍于文化差异,这部电影算不上火爆,但终究是有不少观众走进了影院,而且他们也并没有因为电影所呈现的压抑而提前离场。
相反,这一部电影激起了很多人的社会责任感,很多人开始关注起社会弱势群体。这一点是前世这部电影所未能做到的。
而在影评方面,《纽约时报》评价这部电影:“以一部低成本的限制片而言,这部电影的影响至钜!”
而《西雅图时报》也认为这部电影:“瑕不掩瑜,令所有观影者都深为震撼。”
电影上映次日,《洛杉矶邮报》则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评论。
“电影《熔炉》是一部拷问社会良心的作品,它的最大意义不是要我们去同情那些电影中可怜的弱势群体,而是质问允许这种丑恶存在的我们,质问这个社会为什么对这种事情无动于衷。类似这样的电影其实陈学谦已经拍摄了好多部了,从最初的韩国电影《七号房的礼物》关注智力发育不完全人群,到《聚焦》关注被宗教光环掩盖的罪恶,再到更加压抑的《熔炉》,这一系列的电影充分展现了陈学谦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不分国度,不分人种的。我们只希望,正义能够平等的降临人间。”
看到这篇报道,陈学谦心里明白,自己打造个人形象的目的彻底完成。那么接下来他发布新手机时,必将在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的主流社会拥有强大号召力。届时任何想用民族对立情绪,或是意识形态差异作为阻拦借口的行为,都将失去市场。
陈学谦至此扫平了自己智能手机之父这一巨大光环的最后障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ps:还有三章!感谢所有订阅,打赏,投票的朋友!(未完待续。)